2022-02-14
新民艺评|「林距离」毕加索能在AI时代活下来吗?
(相关资料图)
昨天,朋友聊起上海尤伦斯艺术中心举办的德国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这个展只有6位画家,不过这6位画家每位都是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巴勃罗·毕加索、保罗·克利、亨利·马蒂斯、阿尔伯托·贾科梅蒂、保罗·塞尚、乔治·布拉克。
听着朋友的讲述,我思路就开了小差:不是说AI将让大多数画家失去饭碗吗?如果毕加索生在AI时代,他会不会也丢饭碗呢?
如果AI能够凭空创造出类似毕加索、杜尚、康定斯基这样颠覆性划时代的艺术家,而且持续递进性地推出更新的艺术理念和风格,那没得说,我们人类可以放弃绘画,去探索别的AI玩不了的东西。如果AI不能做到这一步,那毕加索还有得活。或许也只有那样具有创造性、颠覆性、开拓性的艺术家才具有在AI时代存在的意义。
人类艺术发展史虽然本质上就是思想开拓史和表达手段的创造史,但是有相当长历史时期,创造性并不那么得到普遍认知,实用性才被视为更具有现实价值的。在工业文明兴起之前的西方,画家的主要市场一是教廷,二是贵族。你要把人画美了,把神画神了,那就有饭吃了。美术教育也是把之前赢得金饭碗的名画家的技法、样式,传授给那些试图吃这碗饭的年轻人,跟工匠学徒没有太大的差异。这也就是门手艺活儿。
但是,随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给西方世界带来的蝴蝶效应,人们对艺术在解放人性、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上的作用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而随着工业文明的繁荣发展,照相技术的发明和普及,那种作为手艺活儿的画像营生,受到了类似当前AI技术的冲击。没有压力不思变。在这个关键点,人类的创造力再一次在艺术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艺术家开始探索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和理念,以挖掘和表达人类在新的文明时代空前发展的想象力和丰富多样的内心世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加剧了原创性、实验性、探索性、颠覆性等特质在艺术领域的重要性,因为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空前便捷,那种拾人牙慧、滥竽充数的画家面临着“见光死”的威胁。原创性在艺术领域的重视程度正逐步趋同于科学领域。
AI确实是人类艺术史迄今为止遇到的最严峻的考验。它考验的是人能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在艺术上的创造力。至今我们所见的AI绘画,还只是把人类曾经创造出来的艺术风格、样式、技法、理念吃到肚子里,然后根据人的要求有选择地挑选某些风格样式“组装”成新的画。譬如你可以要求它用毕加索风格画你的女朋友。但是若世上无毕加索,AI也画不出毕加索风格。
如果毕加索是生在当下时代的年轻画家,他应该不会害怕AI,因为他想画的,本来就是历史上没有的,AI肚子里也没有的艺术样式。甚至他大概率会去学习AI技术。如何输入指令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丰富的知识积淀。AI在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手里,绝不会被用来画出别人风格的作品,这是耻辱。
我不认为AI是艺术的“末法时代”。人类有了汽车,马车夫没有都饿死;人类有了起重机,扛大包的工人也没有都饿死。为什么?因为我们人会顺应时代和环境去改变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方式。艺术同样如此,只要艺术对人类还有意义。我想是有意义的。
探险家,是想去探索人类未曾抵达的外部世界;艺术家,则是想去探索未曾抵达的人类内心世界,并把它表达出来。只要这是有意义的,艺术不死,毕加索们也不会死。(林明杰)
标签:
-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